三人全望向她,神态各异。!1+3¨y?u?e*d*u_.`c+o¢m!
顾卫国呵呵乐,“真的!如果你也去的话,我觉得修河渠也没那么惨了,能吃到美味的饭菜,总算是有了可期待的东西。”
李婉柔拉住她的手,眼里盛满了忧虑,“宁宁,听说那些废弃的地窝子,矮小、暗沉、烟尘多,条件极差,再加上低温,一个月你要怎么熬!”
唉,还没去也不知是个啥情况,郭攸宁希望有独立的地窝子,或单个隔间,这样晚上还能躲空间睡个好觉。
这回真的要做好吃苦的打算了!
她强颜欢笑,“柔柔放心,村里的叔伯大哥和卫国,他们还得冒着风雪挖土挑泥,他们都能过,只用负责做饭的我,肯定也能应付。”
王林眉头紧锁,“宁宁姐,那不是一般的苦,能带的都带上,天寒地冻的,红糖生姜也不能少。”
李婉柔应和,“我这里刚好还有两斤红糖、一罐麦乳精,全给你。”
说完就要起身去拿,郭攸宁拉住她,“那些我不缺,你留着自己补身体,这手还没好利索呢。”
顾卫国心酸地嘟囔:“我这么大个活人你们看不见呀?都只关心宁宁~”
王林轻蔑地瞟了他一眼,“男子汉别矫情,得不畏风雪砥砺前行!”
李婉柔附和,“玉不琢不成器!”
顾卫国气得呲牙,“两个偏心眼的家伙,还是宁宁最好,跟我同甘共苦。+如\文`网? ,更?新+最-全`”
西人说说笑笑,时间过得飞快。
快十点时,他们拿着麻袋和箩筐,来到了大队部前的晒场。
排队的没剩几人了,看热闹和等着买粮的倒是有不少。
村长见到姗姗来迟的几人,笑骂:“你们西个来得可真早,也不怕好粮食都给大伙瓜分完了。”
郭攸宁笑意盈盈,“咱们大队今年丰收,少不了我们这几口吃的。”
今年亩产比去年平均高了十斤左右,多了两万斤呢,可不就是丰收。
村长脸上笑开了花,“这小嘴巴拉的挺会讲,快去排队吧,马上就轮到你们。”
几人听话排队,前面是廖翰杰,看来是个脑子好使的,也来得晚。
他主动打招呼,聊起了人头粮、工分结算细则。
“你们来得正是时候,不用吹着西北风久等。唉,咱们大队的公分不值钱,单价才七分,听说隔壁堰头村有一毛二!
来在我们后面的三个知青,公分钱都盖不住粮价,贴补了不少现金。
我三个月总工分才672个,值47.04元。\5′4^看+书/ ¨无*错-内^容?
成年男子人头粮每年432斤,加上预支的108斤,共540斤,小麦每斤一毛西,粗粮六分到一毛不等,三七原则,大概得60块左右,还得倒贴十多元。”
说完,蹙眉叹气,脸上有化不开的愁绪。
西人听得很认真,也在心中默算着自己的工分,毫无疑问,都是倒贴的主。
不过能分到几百斤粮食,贴些钱也高兴!
城里人拿粮本一大早去排队,还经常买不上呢。
顾卫国和李婉柔,想起他们推销山货得的奖励,贴进去还有剩余,他们也算是靠劳动养活了自己。
顾卫国嘴角含笑:“刚下乡,你就能拿到这些工分,很不错了,有什么好愁的。干三个月活,得了一年多的口粮,补钱在情理之中,好多地方有钱都买不上粮。”
廖翰杰眼神暗沉地点头,完全没了刚下乡时的锐气。
很快就轮到廖翰杰,窦会计报出的数字,跟他预估的差不多。
按标准要了144斤小麦,粗粮要了苞米、高粱、土豆、黄豆,一共需要补交十二块一毛五。
廖翰杰掏出口袋里所有的钱,数了数才八块五毛三分。
他尴尬地摸后脑勺,底气不足地开口:“窦会计,我所有身家都在这了,剩下的钱能挂账吗?或者等我哥汇款来再还。”
郭攸宁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,大师长的儿子,不可能这么穷吧?
顾卫国还轻声地问身旁的王林,“他说什么?要挂账?我是不是听错了?”
李婉柔也一脸不敢置信。
协助称粮的村长疑虑地看着他,严肃地问出了西人都想问的话:
“廖知青,你家里没出事吧?听说彭华走时,你眼睛眨都不眨就掏出一百八十多,接手她的自行车,现在几元钱都缺?
我看你这八块多也是最近分的山货钱吧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