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玩,被叫进来还有点儿不耐烦。
刚想溜走,就见李天明正盯着他,顿时吓了个激灵。
“太姥姥!”
虽然年纪不大,可这小子却是个有眼色的。
打记事起,他最怕的就是这个大舅。
也看得出来,大舅对他和姐姐不一样。
前年地震,他们姐弟两个被接到李家台子住了几个月,当时没少被大舅收拾。
“去玩吧!”
刘冬冬一秒都没敢多待,一扭身就跑了。
雯雯却留了下来,还往跟前站了站。
“太姥姥,您还疼吗?”
听着小人儿关心的话,姥姥也是大为开怀。
“不疼了,看见重外孙女,就不疼了!”
说着,还笑了起来。
到了这个岁数,谁也不知道哪一天突然就没了。
老太太之所以答应来李家台子住几天,就是想看看这些后辈。
现在该见的都见着了,唯一遗憾的就是天亮两口子都不在家。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“姥姥,您就在这儿住着,天亮是两年有一回探亲假,今年该回来了,到时候您就见着了。”
姥姥听了,也没说话。
一连住了一个星期,期间李学军和严巧珍还回来了一趟,又带回来不少营养品给姥姥补身体。
本想着让姥姥再多住些日子,可姥姥却说什么都要回家。
李天明劝不住,又留了三天,只能收拾好行李,送姥姥回了宝安。
“二舅,这钱你拿着!”
李天明在姥姥家住了一晚,转天也要回去了。
临走的时候,把张福学给叫到了一旁,从口袋里掏出1000块钱,递了过去。
“天明,你这是干啥,快收回去,你姥姥看病就是你花的钱,你再这样……让我和你大舅在村里咋做人。”
“这钱是给姥姥补身子的,二舅,我们兄弟姊妹住的远,这边有啥事都搭不上手,还得您和大舅受累,您要是不要,我这心里也不踏实。”
“可这……”
只看那沓钱的厚度,就能猜到是多少。
“行了,您收好了,往后家里有啥事,您就给我写信,打电话也行。”
把钱塞进了张福学的手里,李天明犹豫了一下道。
“家里人要是有想进城揽工的,就去海城钢铁厂,找张学振和李光强,他们俩是我妹夫,在钢厂帮着盖厂房呢,要是有去的,提我的名字就行。”
这件事,李天明已经想了好几次了,不管咋说,都是亲戚,能拉一把就拉一把。
“这……合适吗?”
在张福学看来,家里要是去人的话,过去一个就得顶走一个,担心会让李天明落埋怨。
这年头,谁找个活干都不容易。
张福学是个厚道人,不想抢了人家的活,更不想让李天明为难。
“没啥不合适的,工地上也要用人,用谁都一样。”
家里这帮表兄表弟表姐夫又有多少人,就是都去了也能安排。
“那行吧,我和你大舅商量商量!”
说完正事,李天明又回了屋,他的三个姨今天都到了。
姥姥摔伤那天,三个姨还没得着信,李天明就已经带着姥姥去了海城,让她们扑了个空。
“姥姥,我就不多待了,等我那边啥时候不忙了,再来看您。”
姥姥也知道李天明的事情多,她在李家台子住着的那些天,李天明就时常去厂里,偶尔还要往市里跑。
“别惦记我,忙你的去,你出息了,姥姥比啥都高兴。”
又待了一会儿,李天明被众人送出了门。
临出院子前,李天明回头看了一眼,见姥姥正趴在窗前看着他。
这让李天明忍不住心头一酸,强忍着眼泪上了车。
下次再来,也不知道啥时候了。
发动了汽车,很快消失在了众人的视线之中。
喜欢逆流年代:从1970开始种田养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