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二,就是要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,掌握说话的能力!
作者有话要说
李弘:?????啊?
阿菟:我已经学会了什么叫做没脸没皮了。
昨天更新之后修改了一下13-14章,把西域有些名词先去掉了,之后再加。地图在vb放了,大食是中亚区域了,确实太远,不适合分兵出去打。
配合今天这章,不知道能不能把阿武昨天那章说的话解释清楚点。
然后关于女主戏份的问题稍微唠叨两句,写前期的这些章节,我更倾向于写这个时代的故事,所以各方人物的刻画都需要笔墨。
而且女主目前的年纪主动性太弱了,唯一的机会就在万年宫大水,得等到这个时间。
事实上写废王立武,就必须写这个情节,写这个情节,就要交代为什么会来万年宫,交代当时的朝政局面和西域的战况是什么样的。
不可能说一个小婴儿突然张口,要发洪水啦,然后就成功了。
逻辑上讲不通。
现在写了,以后女主插手政务的时候,就不会有大段大段的背景了。
武皇在这个时期开始参与到政治事件里是什么心态什么表现,出于双女主的戏份也得写。
所以最后还是决定写,都写清楚。
我会往后推入v的时间,把女主做出改变的剧情写到了再入v。这样也不会让大家多花冤枉钱了。
明天早上九点见。
千里江风向你推荐他的其他小说:
:,
:,
希望你也喜欢
武媚娘坦然地对上了李治的目光,“若陛下觉得是,那就是。若陛下觉得不是,当然也可以不是。”
李治眸光微垂。
一时之间让人分不清,他是在看向两个孩子,还是在看向他与武媚娘所坐位置之间,那片疆域图上的西陲之地。
媚娘话中有话,只是因身份缘故,不便以太过直白的方式说出。
可李治是个聪明人,听得出其中深意。
她说的当然不是此刻在面前的两个孩子,而是这两路分兵之事。
以媚娘的看法,程知节和苏定方围剿西突厥叛逆的这一路,就是已能走能跑、但仍有可能摔跤的弘儿,而这另外兴起一路抗衡大食的,便是还远没到走路时候的阿菟了。
所以一味想要分兵成两路,或许并不是一个好决定。
“先脚踏实地吗……”
李治自这仙居殿走出的时候,脸上还有少许迷茫之色。
薛仁贵以护卫身份随同李治走的这一趟,眼见他神思不定,疾步于林间小径,不敢有片刻分神,连忙跟了上去。
走出一段距离后,薛仁贵忽然听到李治出声问道:“薛将军是如何看待大食与西突厥的?”
薛仁贵本没想到会被点名,但陛下既然有此一问,他也不能不从中作答。
方今边境,战事最为频繁的就是西北地区。
谁让高句丽在贞观末年的数次征讨中元气大伤,这两年间只敢寻契丹、新罗等弱邻生事。
吐蕃则因文成公主入藏的缘故,结成盟好。松赞干布过世后,大论东赞摄政,正于永徽年间推行一系列改革,忙于内政治理。
剩下的刺头中,最为醒目的就是西突厥。
而后便是近来传出消息的大食。
任何一路战线失控,外敌入侵,势必霸占昭武九姓以及龟兹等国,使得西出玉门的这条丝绸之路断绝,边境驻防更是有可能回缩到河西之地。
但凡是有在领兵作战上有想法的将领,就不可能不关注此地。
毕竟——有战事,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。
薛仁贵就是这么想的。
只不过,建功立业也得是真能把握住的功业。
他思忖了片刻便答道:“陛下是想听实话还是场面话?”
李治垂手驻足于庭园之中,瞧着前方一片枝头新绿,缓缓开口:“场面话我猜到了,这些都是冒犯于我大唐的异邦贼子,只要有将士同心,必定能够攻破。但我想听听你的实话。”
他并不担心薛仁贵会与他说些弄虚作假的东西。
若是他真有这种心思的话,早几年间就能升迁了,何至于到今时今日还只是个把守门户的将领。
薛仁贵迟疑了一瞬,还是说道:“打仗这种事情,没有亲自到地方去,没法下个结论。陛下若是非要听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