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籁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天籁小说网 > [大唐]穿成安定公主怎么办 > 第 12 章 臣有一请,望陛下...

第 12 章 臣有一请,望陛下...

他已是上柱国、遂州刺史。论地位,他是实封千户的韩王。

韩王本人又是个不慕名利只好学问之人,连与兄弟往来都多持平民之礼。

赏赐土地或是钱财对他而言并无意义。

今日韩王给李治的惊喜,若是随意打赏,反倒是他这位为君者的不是了。

确实是该这么问。

自后方跟随的众人看去,李元嘉似有一瞬端详着李治的脸色,像是在思忖这份赏赐的底线。

又行出了几步去,方才听他说道:“不瞒陛下,臣有此举,是因前日梦见了先父。”

父亲?他梦到了高祖李渊?

众人面面相觑。

这个开头不大寻常。

可看李元嘉语气平静,竟不似说谎:“所以臣心想,陛下亲耕之时,有民众和乐景象,若臣执笔入画,或许能令先父得见今日之大唐。至于能得陛下青眼,就是意外之幸了。”

“但倘若陛下真要有赏,臣还真有一事相求。”

李治笑了笑:“皇叔纯孝,乃是好事,但说无妨。”

有了这句许可,李元嘉的语气轻松了不少:“陛下有臣属在侧,朝野勠力同心,且看今日籍田礼便知一二。先帝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入画,必定能成后世嘉话。倒是先父……”

他说到此处,忽而顿住了脚步,朝着李治深深行了一礼:

“我李唐开国从太原起兵,先父基业就从此地兴起。然而太原元谋功臣之中,有多人未能位列凌烟阁,已渐渐为人所忘。臣请陛下准允,让我为诸人作画。”

李治凝视了他片刻,忽而眉峰一扬:“只是作画?”

目光接触,李元嘉咬紧了牙关,憋出了最后一句话:“陛下若更有垂怜之心,不如为其追封!”

作者有话要说

防止有人没看懂这段,我稍微解释一下。

起因是杨夫人在回到长安为阿武走动的时候,受到的待遇不大好,阿武说让她等到三月底,等一个机会。

按照阿武的分析是,要在自己这边加码,如果她自己身上加不动的话,那就提死去的老爹武士彟的地位。

刚好李治也想让自己手下可用的人更多,所以这对夫妻是一拍即合的——

追封武德功臣。

(在历史上今年确实有这个操作,被我瞎编了个完整的过程)

但是这个想法,如果直接提出来太明显了,阿武的谋划就是拉韩王入局,由他提出,这件事跟李治对过口风了。

一方面韩王确实在担心生命安全,会选择倒向他们,另一方面,韩王是李渊的儿子,提出追封武德功臣是孝顺,最不容易落人口实。而且这个追封,本身就是象征意义更大,确实封赏不重。

所以籍田礼后韩王这段话是说:

我今天给你画了个君臣相得,老幼共事,你这里挺风光了。

你爹那一辈呢,有个凌烟阁,大家都记得的。

能不能给我爹(李渊)这辈的太原元谋功臣也捞一把。李唐三代都体面一点。

如果还有没看懂的,下一章在剧情里解释好理解一点。然后下一章开始,阿菟也知道自己的发挥主场在哪里了。

预备搞事!

1出自《汉书》,汉代的籍田记载比较详细,主要是有诏书,借来用用。

明天早上九点见。

千里江风向你推荐他的其他小说:

:,

:,

希望你也喜欢

韩王李元嘉从来存在感不高,筹办籍田礼各项事宜的官员也根本没将他当做是个麻烦人物。

偏偏就是这位,忽然在此时不见了踪影。

被拽住询问的官员也懵了。

倘若他未曾记错的话,在方才他还看到过李元嘉,但现在……

糟了!

要是真在岐州地界上丢了个王爷,他们的麻烦可就大了。

得亏在此时,忽然有个小宦官朝着他们跑了过一句,韩王声称有要事要办,暂时不在此地。()?()”

一听这话,两人齐齐松了一口气。

是陛下知道的就好……

可这头的问题刚解决,二人紧接着又瞧见,岐州老农队伍后头,竟然多了一批人。

这些当地的农人,一部分要在陛下亲耕之后,跟在官员的后面犁地,以示遵从天子之意尊奉天时、勤勉劳作,另一部分,则要在周遭作为籍田礼的“观众()?(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