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籁小说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天籁小说网 > [三国]谋士不可以登基吗? > 153. 153(一更) 与韩约书

153. 153(一更) 与韩约书

那她若要在我前去的路上制造伏击,就太容易了。”

“与其中了她的激将法前去应战,反而落入了她的圈套之中,还不如以逸待劳,等到她深入凉州腹地后,寿成兄领一军截断其后路粮草,我领一军于大小榆中进攻,便如当年孙坚与周慎一般,再如何勇武,面临榆中与葵园峡这等地形,还不是要被杀得丢盔卸甲,惨淡而逃。”

马腾虽然对乔琰先寻了韩遂挑衅,有那么点幸灾乐祸的意思,可他们两人如今的利益与共,休戚相关,不适合将这种想法表现在脸上。

他摸了摸自己的须髯,回道:“文约此言不错,若我军贸然突进,反有祸难,实不如先观望局势,一战决胜。”

他又道:“只是这样一来,文约要背负些骂名了。”

乔琰这封约战书里虽未明言,却也实有些道德绑架的意思。

韩遂若不应战,她便可堂而皇之地转战凉州各处,倘若她的下一个目标是他们拉拢的叛军同盟中的一支,这些人到底是先将其归咎于进犯的乔琰,还是先怪责于韩遂无所作为,以马腾对凉州羌人欺软怕硬脾性的了解,不难得出一个结论。

这个锅还是得韩遂来背!

韩遂苦笑道:“若我等此时还能召集起十万众的兵马,我又何必怕那乔琰,直接举众进攻就是,然……”

他们若真这样做了,或许是能将乔琰给驱逐出境,却也会转头让董卓从中获利。他不会错过这个渔翁得利的机会。

那位也是凉州发家啊!在他还手握天子的情况下,想要瓦解凉州军马,招揽部从,在心腹之患已除的情况下,比谁都要容易。

所以董卓会比谁都乐于见到这样的一幕。

这样说来,韩遂本就只能等到乔琰深入腹地来战,却不料这种最合乎他现状的应战之法,会被乔琰给扣个大帽子。

若是时间能够倒流的话,韩遂必定要扇自己一嘴,干什么没事要说乔琰不可能进攻凉州。

现在仗还未打,他已经处在下风了。

而此刻身在高平的乔琰,还真按照她送出的战书一般,在高平的杀戮后,再未做出什么其他的进攻举动,就仿佛真在等候韩遂前她什么都没做。

她一面令人在火石寨上开垦田地,募集周遭的汉人在此耕作。

一面发出了一道送往并州的调令——

命南匈奴左谷蠡王与于夫罗率众前来高平,与她会饮候敌!

这是一出摆在明面上的阳谋。

皇甫嵩在次日从乔琰手中接过此书的时候,就看到在这封约战书的抬头写着【与韩约书】四字。

韩遂因反叛大汉被悬赏才从韩约改名为韩遂,光是这一句中拉的仇恨就不少了。

这分明是在嘲讽韩遂此人改名,也不过是欲盖弥彰之法。

在这开头的几句也正点名了这个意思。

他韩遂若真是无胆之人,在被羌人裹挟之后不得不从贼,再无回头路可走,那么又何故进攻三辅,结交羌人,自占金城,攻杀汉阳,如今更是图谋虚名而与董卓为伍,接下那左将军的位置。

故而他也不必叫做韩遂了,还是恢复本名韩约比较好,还对得起父母当年取名之念。

这个“约”字到底是要他约束己身还是恪守约定都无妨,反正他哪一条都没做到,是该用这个名字警醒警醒自己的。

皇甫嵩下意识地往盖勋的方向看了一眼。

盖勋痛斥韩遂的时候,韩遂还没完成那个改名的举动,若是当时就改了名,说不定彼时也能参考这句,再多个理由。

而在这一番促狭话说完,就是光明正大地约战了。

乔琰列出了三条需要讨伐韩遂的理由。

其一,便是说韩遂此人【狼子野心,难以恩纳,料的很微妙,因为这是昔日段颎用来说服孝桓皇帝对羌人斩尽杀绝的话。

所以这也是对羌人的形容!

现在却被乔琰干脆地用来形容韩遂了。

言外之意,韩遂不是被迫从羌,而是与之习性相似!

羌人反复,空耗大汉财力,永初年间的羌人平叛,花掉了二百四十亿钱,永和之末又花了八十多亿。

如今大汉势衰,出不起这么多为了压制他们反复横跳的钱。

所幸并州还有些余财,那么为镇压以韩遂等人为首的凉州反叛军,她这位并州牧把兵和钱都出了也无妨!

其二,董卓挟陛下于长安,去岁的讨董卓檄文中已将其罪责恶行揭露于天下,为省笔墨不予赘述。韩遂接董卓之名为左将军,与之成犄角相护之势,便是同为恶贼之流,正该讨伐。

乔琰自己那个骠骑将军的名号可从未用在过自称上,而始终用的是当年刘宏给她封的并州牧与乐平侯,又有先行攻破洛阳,意图救驾之功,在立场上也确实是比谁都站得住脚跟。

至于其三——

韩遂若存,便是告之于州府任职之官员,一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